发布时间:2025-04-02 06:52:48 来源:开云体育
2024年,河津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聚焦现代农业和沿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定位,突出精品化、专业化、融合化特色,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粮菜果畜中药材”五大产业,古耿大地硕果累累,农业现代化步履铿锵。
我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地推进黄汾十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吨半粮田”创建等项目,全市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48万亩,总产1.99亿公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7900万元在僧楼镇、樊村镇、阳村街道等3个乡镇(街道)33个村实施土壤改良、农田输配电、农田物联网智慧农业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了万色农业5000亩高标准节水灌溉核心示范区;推广小麦+花生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农艺融合应用,花生产业实现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花生远销广州、北京、天津等地,实现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
产业振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市围绕“粮菜果畜中药材”五大产业,利用黄河滩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抓好万亩粮食、万亩韭菜、万亩砂地西瓜、万亩山药、万亩花生和万亩芦笋基地建设。2024年,实施设施蔬菜主体能力提升项目改造150亩老旧设施。完成阳村瑞星家庭农场省级韭菜标准示范园建设;在阳村、城区、樊村、僧楼4个乡镇(街道)示范推广食用菌种植,羊肚菌种植由上年的80多亩扩大到150亩;水果产业重点打造了刘村、夏村葡萄和辛庄小公主油桃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草莓、无花果、樱桃等特色小水果。
如今,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绿色农产品、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张张靓丽名片,也为我市现代农业蒸蒸日上增添了动力。城关村蔬菜温室大棚、李家庄集体经济大棚、鑫诚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等高科技设施农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一体化灌溉技术、温室绿色种植技术、棚掌柜等智能化设施都在大棚中尽显风采,实现向科技“借力”,大幅度的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观赏性。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我市农业大力推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全市现有拖拉机及配套机械1071台、微耕机514台、旋耕机1162台、深松机176台、稻麦联合收割机24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3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2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近80%。“飞牛”上天、“铁牛”入地,现代化农机手、无人机操作者、智慧农业经营者等新兴职业人员纷纷登场,全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366人,统筹实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带头人86人、乡村治理及农村社会事业带头人80人、技能提升(种养加能手)200人,开设7个培训班,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手段,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覆盖耕、种、防、收各环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田好帮手,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
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建设5个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在5个乡镇建设集客运、物流、农产品展示、直播带货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在全市125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物流节点,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新通道。2024年我市增加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家市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0家。聚焦现代化设施养殖,积极为畜禽养殖发展引入现代技术,目前,我市畜禽养殖主体1198家,其中牧原生猪采用集饲料、生猪育种、养殖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模式,建成产能5万头育肥养殖场。川林牧业有限公司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奶牛650余头,肉牛350余头,肉牛年出栏350余头。我市大规模全自动化“无公害绿色”商品蛋鸡养殖企业恒瑞博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全封闭式自动供水、自动供料、自动拣蛋、自动清粪的全自动系统控制蛋鸡养殖设备,每天可产蛋16250公斤,每天收入10.14万元,间接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和劳动就业等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
这一个个耀眼的数字,记录了我市现代农业过去一年的坚实足迹。我市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逐步的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为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发展现代农业、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为推进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2024年12月份走访调研总结
下一篇:超短裙jk套装无内衬在线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