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安徽)

发布时间:2024-10-21 13:44:53  来源:开云体育

  桐城市雪花池家庭农场是由在上海打工的汪启航2013年11月回乡创立。农场主要是做农业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投资500万先后在吕亭镇境内的新店村、连山村、横店村、陡岗村、石桥村、金河村陆续流转土地4500多亩,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经营管理建起村里首家家庭农场,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作物。为了自家基地农作物更方便快捷新鲜的到消费者手中和实现互联网思维,2014年底又成立安徽省雪花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自建“农夫商城”O2O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并在全市开设网络服务站点,至今已达218家,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促进了农村劳动者在电子商务领域就业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农场+基地+农民+公司+O2O平台+物流配送+农村消费”的产业化体系。农场强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三产融合”的经营理念,推动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群众休闲采摘的好去处,市民可以一边网上购物、一边观光,一边采摘,体验家庭农场的乐趣。

  1.多种模式运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雪花池家庭农场拥有4000亩粮油生产基地的和500亩蔬菜、瓜果基地,采用“农场+基地+农民+公司”的经营模式,集种植、加工、、研发技术、销售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周边农户1200户,指导开展农业种植,形成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关系。基地水利排灌设施,机耕路已成网络分布;标准化蔬菜大棚、育秧工厂、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油菜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2015年5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深入推动合肥经济圈共建供肥蔬菜基地和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合肥市农委《合肥经济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和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雪花池家庭农场与市菜办签订了2015年实施共建供肥蔬菜设施蔬菜基地50亩。2016年自建标准化钢构厂房1700平方米,购置年产2500吨大米加工设施和菜籽油压榨设备。完成“基地+工厂+销售“产业链。已注册“誉毅”“雪花池”商标,坚持绿色生产,“绿色食品”正在积极申报中,通过现代物流和多渠道营销,确保真正绿无公害农产品从农田走进市民餐桌。

  2.自建O2O平台,构建多元营销格局。农场还创建了“农夫商城”本地O2O平台,集物流配送、代销、特别渠道联盟等服务于一体,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购物服务。并且从始至终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以数据库营销为特色;在2016年1月16号成为安徽省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大数据观察点。PC端会员6000多人,APP端3000多人,微信端8000多人,日订单量最高695单,日销售额超过19万。在线销售食品生鲜、桐城特产、酒水饮品、蛋糕鲜花、盆景花卉、日用百货、母婴用品、个户化妆、服装鞋帽、家电数码、农资农机、批发促销、运动用品等13大类数千个品牌万种优质商品。

  3.建设一村一点,实现城乡双向流通。构建“一村一点”布局已全面展开。截止现在已经建立218个村级服务网点;带动就业人数300人左右,其中妇女占70%,带动残疾人就业两人,分别是高黄服务站和万元服务站两位站长,带动困难户脱贫5家,分别是肖店服务站、黄埔村服务站、向阳村服务站、蒋塥服务站、孙桥服务站;并对服务站长进行定期培训,发挥服务站的终端功能,延伸阵脚,构建农村快捷便利的配送体系和物流通道,既让城镇和乡村居民享受网上购物和送货入户之便,还能收购农民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实现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目标。代理多家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生鲜食品等经营商产品,供消费者多样选择,使得当地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将手中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交易,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产品的商品化价值和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构建美好乡村建设。

  4.自建物流体系,提升线上线下服务。公司在持续不断的增加线上渠道,线上品种,提升产品质量、硬件水平的同时,尤其特别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此,公司自建2个配送中心、冷库、仓储、12辆冷藏车,70辆电动三轮车,1辆售后服务车队等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在冬天配送车辆装防滑链冒雪送货,山区服务站对此非常感动;并积极主动与各快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后顾之忧。积极培养人才,与安徽铜陵学院签订了人才培训实习基地,保证公司人才的需求。并且利用快速回复信息,全程贴心微笑服务,免费赠送配套用具,发货短信自动提醒,单品单件全市送货上门,收货不满意包退包换,24小时闪电发货,假一赔十消费保障,等多种服务,力争打造最佳服务品牌。

  在雪花池家庭农场带动下,使同村及周边农户1200余户发展起了自己的绿色农业。他为其他农户的绿色产品提供销售经营渠道,并使绿色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3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升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现了家庭农场与周边农户的共赢。

  束从轩,返乡退役士兵,肥西老母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30年躬身亲为坚定一个梦想,把养殖、加工、中式快餐连锁完美结合,构成全新的产业模式,成功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优质的肥西老母鸡作原料,打造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引领全球中式连锁快餐潮流。他创造了养殖业的神话:当“法氏囊”、“非典”、“禽流感”,“速生鸡”一个又一个足以让养殖业毁灭的事件不期而遇时,他沉着应对,组织了“市长吃鸡”、“ 万人同吃放心鸡”等活动,用科学和理性力挽狂澜;当“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屡见报端,他用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为社会严把食品安全关,组织消费者进入企业的养鸡场、屠宰场和餐饮后堂参观见证;2013年,他不惜重金让肥西老母鸡涅槃升华成“老乡鸡”,为产业的做强做大夯实基础。

  他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石,他70年代收购鸡蛋孵化鸡苗,80年代-90年代养种鸡买鸡苗,到2003年进入中式快餐,2008年投资建设家禽屠宰厂,他就是用创新把企业带进了一个风生水起的时代。

  他用现代管理理念历练出了一个“实干、专业、创新”的团队,现在,他在安徽、江苏南京、湖北武汉拥有400多家快餐店、60家活鸡专卖店,4个大型养鸡场。9000多人的团队,每天服务着近150000的消费者。2014年束从轩成为“我们的奋斗2013安徽年度经济人物” 最耀眼的安徽经济明星人物。

  他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带领企业踏石有印,抓铁留痕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企业的既定目标迈进,从一个年产值不过5万的家庭作坊,成长为一个年出售的收益近14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他创新发展,勇于担当,为把老乡鸡团队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团队,他不惜重金请进专家、学者,千方百计让员工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深造,仅2013年公司进入北大、清华等学府深造就有60多人,为企业远行进行智能储备。

  他善于捕捉商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从一个孵小鸡买鸡苗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种鸡饲养、商品鸡养殖、屠宰加工、中式快餐、活禽专卖、休闲旅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被农业部、浙江大学视为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案例。

  他积极做好节能减排,2011年,肥西老母鸡养殖公司未解决养殖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多方考查,确立了采用EM菌处理技术,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对传统的鸡舍粪道做改造升级,做到零排放。2012年肥西县环保局在老乡鸡的养殖基地召开现场会,示范、推广老乡鸡的鸡粪处理先进技术。

  他捐助贫困学子,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他捐助患病员工,让无助家庭燃起希望;他敬老养老,时刻把感恩铭记心上;他是农民的儿子,用诚信诠释着一个企业家的大爱无疆。

  自1982年以来,束从轩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孜孜不倦探索和实践着的肥西老母鸡生态养殖模式、活禽专卖模式、养殖示范旅游模式、中式快餐连锁模式,被农业部、浙江大学作为新形势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案例。三十年来,束从轩像经营着人品经营着企业,把品牌视为形象,自1999年肥西老母鸡企业的第一枚商标注册以来,现已拥有“正旺”、“ 坝上街” 、“老乡鸡”等注册商标60多件。他积极鼓励发明创造,仅2012-2013年间企业获得国家各项专利69件,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外观设计专利33。通过精心打造的肥西老母鸡已经成长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老乡鸡快餐跻身中国快餐前三甲,成为安徽第一快餐连锁企业;肥西老母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安徽省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肥西老母鸡家园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景区。一部《坝上街》,讲述了合肥人,合肥事;诠释了他创业的艰难、成功的喜悦,把合肥人敢为人先的气概,执着,诚信,厚道和成功呈现给全国观众,让全国了解了合肥和合肥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打响《爱拼才会赢》中国创业线场终极PK赛,成功获取1.29亿元的投资,演绎了这个时代震撼人心的创业激情与梦想。

  “我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国的餐饮梦,在碗里打一片江山出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吃、更干净的餐饮服务,解决更多人的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束从轩在获得年度经济人物时的感言,也是老乡鸡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陈军,男,1984年10月出生,汉族,本科学历,2008年11月入党,是永镇乡关湖村党员,宿州市埇桥区群富甜叶菊专业合作社副社长。

  陈军是一名农业技术非常精湛、经验比较丰富的农村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在埇桥区农委、工商部门和永镇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陈军以合作社为家,在他的带领下,全体社员开展了甜叶菊育苗育种的大面积种植技术推广。到目前为止,合作社甜叶菊推广加带动当地种植培养面积5000多亩;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作为培育选育繁育甜叶菊种苗基地;因甜叶菊经营社会效益好,甜叶菊叶每亩产量600市斤——700市斤,亩收益5000元—5500元,每亩种产量35-50市斤,亩效益在4500元-6000元,叶和种总收入已达到万元。

  一、建立互联网及线下营销双模式团队,创农业增收新路子。甜叶菊产品是一种国际化高甜度添加剂,陈军在认真做市场调查与研究前提下,开始规划产品营销模式。从2009年开始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先后在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网络销售大平台上投资十多万元,进行线上营销。刚开始效果不是太好,投入高于产出,但在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坚持下,第二年国内外咨询的客户逐渐增加。近几年来,国内大中型加工公司,都与陈军所创立的宿州市墉桥区群富甜叶菊专业合作社有合作,通过线下营销与其中几个规模较大的加工厂,(江西谱赛克,菊隆高科和山东浩天等)已经把陈军所在的宿州基地作为他们全国重要发展基地之一。2016年使种植培养面积发展到7000亩以上,带动农户593户,现合作社拥有资产450万元,预计年底收菊叶220万公斤,收菊种1万公斤,实现年营销额5000多万元,使社员种植增收达到4660万元。国外客户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宿州群富甜叶菊合作社基地考察学习指导洽谈甜叶菊产业,先后有美国、马来西亚、越南、苏丹、肯尼亚、俄罗斯、柬埔寨、孟加拉、埃及、布隆迪、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朋友。线下+线上营销使客户大量的集聚,给陈军及他的团队增加了信心和动力,也给他们提出很多新的建议,要想发展长远,产品质量,包装等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自由贸易市场逐渐放开,甜叶菊的发展较快,产业优势显著,农民的收入明显地增加。随着面积逐年扩大,计划发展要与市场行情对接,要稳定农村就要想办法提升农民收入。实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走专业合作的农业发展道路,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稳定,提出以 “公司+合作社+经营团队+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实际做到了企业相信,农民信任的农村经纪人。

  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加入相关产业组织,多交流多思考多学习。合作社销路有了,怎样保持合作社长远发展,保持客户忠诚度;关键是产品质量。陈军和他的团队从始至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安徽农业大学李桂亭,王冬良教授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了一整科学生产种植甜叶菊的技术方案。经推广后,给种植的农户每亩减少相关成本500元,提高产量50-80斤,提升产品的品质,每年给企业增收1000万元以上。

  几年来,陈军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植物提取物和食品添加剂等性质展会。在展会上积极宣传自己的产品,吸引了很多企业对甜叶菊产品的兴趣,也扩大企业的影响力。陈军先后带领群富甜叶菊合作社加入中国甜叶菊协会、中国食 品协会、中国植物提取物联合会、中国江苏省国际“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产业联盟,加入这些单位组织,不仅让陈军的团队开拓眼界,而且学习了很多前沿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强大团队,助飞企业。

  几年来,陈军利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甜叶菊管理经验,默默无闻地为广大“菊农”无偿服务,为提高社员和农户的种植技术,在陈军的带领下,合作社根据不同时期生产管理的需要,在家、村委会、合作社等地免费举办技术培训班。据了解统计,他共给农民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社员和农户2800多人次,基本使每个农户都掌握了甜叶菊种植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另外,针对各阶段甜叶菊管理技术要点和难点,他还以合作社的名义邀请本身和外省的甜叶菊专家来基地现场指导、鉴定,为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种植户只要遇到技术上的难题,都会向他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积极帮助解决。有个别种植户,由于技术不通,管理落后,使得制叶、制种产量不高,品质较低,他都会二话不说,亲临到各户的田间现场查看,找原因,帮助处理问题。又如农户在种植甜叶菊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普遍缺乏防治病虫害的认识,当发现有病虫害时,及时宣传防治信息,统一安排包片技术员到户落实防治措施,使得甜叶菊的生产获得好收成;提起陈军,农户社员菊农无不拍手称赞。

  近年来,陈军首先通过个人租地种植甜叶菊做示范先富起来的同时,还始终致力于甜叶菊种植示范推广工作,带领农村农民、困难户、贫困户等走向富裕的道路。在过去的工作中,他带领合作社党员和技术骨干积极探索甜叶菊各方面新技术新方法,在选择品种、育苗、育种、干叶收获、种子精选储存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与进步。为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主义美好乡村社会,更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满足广大农民的种植愿望,适应市场要求,他为群富甜叶菊种植专业合作社制定第一个《创建皖北万亩甜叶菊种植和标准化栽培基地建设》五年发展规划。从2015年至2020年分五年实施,2016紧紧围绕7000亩甜叶菊种植基地建设的主题,一是确保种苗的供应,投入3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钢架大棚200个,新打机井30眼;完成基地沟、渠、涵设施配套建设;带动农户50户社员进行扦插育苗。二是多渠道向菊农提供栽培技术培养和训练,聘请专家教授培训150名技术宣传员及1200人次菊农。三是投入120万元对该社办公场所和仓库及收购场地进行改建和扩建。四是注册商标,打造品牌,积极延伸产业链,筹划甜叶菊茶和调味料厂,增加产业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户收入。事实上,在陈军带领下,发展甜叶菊种植收入明显,甜叶菊未来国际国内的市场稳续增加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康。现在很多农民已经纷纷走上种植甜叶菊的道路。陈军相信宿州市埇桥区的“甜蜜事业”在他和广大菊农的努力下可以发展更好更健康,最重要的是能带领更多的基层农户增加收入。

  李朝木1973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1994年考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996年毕业,在杨柳镇的一家公司任农业技术员。在工作过程中,李朝木发现当地家禽养殖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农民作为技术所具有的天生弱点。之后,李朝木便辞去了企业技术员的工作,在镇上成立一个农技术服务部,专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指导。李朝木发现,农民对自己所提供的技术服务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加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加大了农民相互合作的难度,于是李朝木果断决定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希望可以利用他的专业方面技术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团队的力量,为广大农民提供系统的专业方面技术服务。

  刚开始创业时,因为附近养鸡的农户很少,李朝木没有像其他经销商一样在有限的市场上进行拼抢,而是怀着把蛋糕做大、培育市场的梦想,先扶植了几个农户开始搞养殖,他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和销路,一年下来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最初的这些客户,不仅成了李朝木的忠实客户还口碑相传,带动了更多农户加入养殖致富的行列。

  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注册投资的金额1800万元,注册了自主品牌“木子”,并成立了团支部、党支部和工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近千户,年出栏优质商品肉鸡3000万羽,年产优质饲料12万吨,年产值6亿元,带动20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解决劳动力就业4000多人,创造社会效益近亿元,社员收入高于当地同行非社员户30%。

  在制度建设上,合作社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章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了完善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日常工作管理制度》、《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社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办法》等,以加强和规范合作社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合作社社员的合法权益。

  “心系社员发展,专注食者健康”,这是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管理团队不断开拓奋进的源源动力和坚定方向。在数年的求索创新中,合作社之所以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稳扎快进,高速成长,源于它拥有一整套独特、科学的运营体系和做法,李朝木把它简称为“三个六”。六大资源平台:即完善的合作社组织、专业的管理团队、现代化的孵化场、现代化的饲料厂、设备先进的养殖试验基地和优秀社员近千户;六大统一方法:即统一标准化鸡舍建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收益分配;解决六大难题:即技术服务难题、市场风险难题、资金难题(资金互助)、社会化服务难题、生产技术更新难题(培训提升)和科研应用难题(科研资源对接)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是崛起于皖南大地一颗耀眼的农业新星。近年来,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运营,高层次创新,快速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和排头兵,先后被评为“宣城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如今的木子禽业已跃居华东地区最大的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安徽省大学生自主创业、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单位。

  在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李朝木也获得了更高的信誉。自合作社的经营步入正轨以来,基本上没有主动的去开发过养殖户。都是养殖户听说养鸡能挣钱而找的他们,社员很多是上有老下有小,出去打工不太方便,于是跟他们合作,既解决了自我创业缺少技术和销售的难题,有能够解决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问题。社员刘能武正好来合作社里寻求技术帮助,看到记者,便主动上前和记者说:“李社长可是我们当地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我跟着李社长从事肉鸡养殖好几年了,赚了不少钱,关键是李社长对我们很关心,只要我们在养殖上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为我们解决。

  就是这样,李朝木默默地履行着一名普通员的诺言,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在基层、在一线十几年如一日的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带领农民自我创业、科学技术创新,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正如2013年度十大年度经济人物组委会给予的颁奖词所说:“从天之骄子到植根乡村,他让知识、乡村手拉手,借禽业养殖振翅高飞,开辟掘金都市的直通路径,他集户成社、合力共进,创品牌经营致富相邻,书写乡村发展的新篇章。”